近日,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、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項目組發布2017年11月的《住房市場發展月度分析報告》(以下簡稱“報告”)。報告預計,房價的停漲或短期調整將由一二線城市逐步向三四線城市擴展,但多數城市不存在大跌的可能性。
報告顯示,大數據房價指數監測發現,樣本城市房價全面退熱,越來越多的城市房價開始進入調整期。
從環比看,熱點城市樓市基本熄火,多數樣本城市房價漲幅趨近于零。大數據房價指數(環比)顯示,2017年10月,樣本城市房價環比平均上漲0.2%,其中大多數城市房價環比漲跌幅均處于-1%~1%的區間內。樣本城市中,漲幅高于1%的僅有成都、杭州、煙臺、濟南4個城市。另有廊坊、北京、上海、惠州、重慶、蘇州、鄭州、天津、廣州9個城市房價環比下跌。除此之外的其它樣本城市房價環比漲幅均在1%以內。
作為樓市重要風向標的北京,10月房價環比下跌1.16%,并已經連續環比下跌6個月。只有成都10月房價環比上漲6.69%,漲幅顯著高于其它樣本城市。作為樣本城市環比漲幅第2名的杭州,10月房價僅環比上漲1.78%。而作為房地產投資投機典型城市的廊坊,10月環比大跌5.74%,居樣本城市跌幅之首。
從半年房價累計漲幅看,始于2017年3月的新一輪各地房地產市場調控風暴,有效抑制了房地產泡沫的進一步擴張。大數據房價指數顯示,2017年10月,樣本城市中,有廊坊、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合肥5個城市,半年房價已分別累計下跌30.18%、14.53%、9.8%、2.14%、0.17%。另有蘇州、深圳、廈門、鄭州、南京、大連、太原、東莞等8個城市,半年房價累計上漲幅度控制在10%以內。
從同比看,由于前期漲幅過大,近一年多數城市房價仍保留有較大的漲幅。大數據房價指數(同比)顯示,2017年10月,樣本城市中,佛山、濟南、成都、杭州、青島、廣州、西安、長沙8個城市,房價仍較去年同期上漲40%以上。重慶、無錫、惠州、武漢、東莞、廈門、煙臺7個城市,房價同比漲幅在20%~40%之間。只有合肥、廊坊2個城市,10月房價已經比一年前還低。
主要城區大數據房價指數顯示,熱點城市房價上漲也存在較大的板塊差異。從近一年的同比漲幅看,2017年10月北京房山區、成都天府新區、大連甘井子區、廣州番禺區、杭州拱墅區、濟南市中區、南京秦淮區、青島黃島區、上海青浦區、深圳南山區、沈陽和平區、天津紅橋區、重慶渝北區,房價漲幅分別在所屬城市的各板塊中居前列。2017年10月北京通州區房價同比下跌5.93%,是北京市各板塊中,唯一房價低于一年前的板塊。
主要城市大數據房價中位數顯示,三個強一線城市房價水平持續走低。2017年10月,北京房價中位數已經降至55742元/平方米,比7月份下降3121元/平方米。上海與深圳的房價中位數分別降至50843元/平方米與50590元/平方米,破五入四在望。
報告認為,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正逐步向理性回歸。作為樓市風向標的北京、上海等城市,在經歷了下跌與觀望之后,房價再度繼續下跌。同時,越來越多的城市房價加入到停漲或微跌的行列。這些都表明市場已經作出了方向性選擇。房地產調控政策仍將延續,租賃市場迎來大發展的契機,房產稅預期的存在,房價過高短期投資價值極低等,都使得短期房價難以有好的表現。但由于我國仍處于城市化階段,從長期看,城市住房的供求矛盾仍然存在.
報告建議,堅持調控政策不放松,加快住房長效機制建設。堅持限購限貸政策,合理使用限售政策,進一步改革住房預售制度;鼓勵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創新住房供給渠道,逐步改變商品住房一枝獨大的局面;立法保護租房家庭的權益,包括一線城市在內全面推進租購房同權,并支持住房租賃企業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。